【本地品牌崛起】从 MCO 困局突围,5 年 83 家店!BilaBila Mart 如何一步步走向 IPO?

13 天前

【本地品牌崛起】从 MCO 困局突围,5 年 83 家店!BilaBila Mart 如何一步步走向 IPO?
疫情时期是零售业最艰难的几年,但对 BilaBila Mart 来说,却是一个新品牌崛起的开始。 2020 年,马来西亚宣布全国封锁。企业纷纷止损、退场,而 BilaBila Mart 在第一家分店开业不到两天,就迎来了历史上最严峻的经营考验。 开店两天遇上封城,反而迎来爆发点 当线下客流瞬间归零,多数人的选择可能是停摆、观望、等风平浪静。 但 BilaBila Mart 的创办人——李慧晶(Lee Hui Jing)却看见了机会——她注意到市场缺乏口罩、消毒液等基本物资,于是随手拍了一张店内照片,放上 Instagram,并第一次尝试了 Boost Post,投入不过 RM20-30。 没想到,这个极具赌徒精神但也具备商业敏锐度的小动作,引来大量私讯与询问: “可以送货吗?”顾客的需求成了他们转型的起点。 他们立刻启动外送,让 BilaBila Mart 在全国封锁中仍能保持交易流动。 危机不仅没把他们击倒,反而催生了最重要的业务转折点。 “微型杂货店”的差异化定位 BilaBila Mart 并不是传统便利店,也不是大型超市,而是将两者的优势融合与浓缩,让社区居民走出几步路,就能买到新鲜蔬果、海鲜、冷冻食品乃至中药材。 更重要的是,它坚定支持本地品牌——不上架费,让中小企业能有一个被看见的机会。 它定位清晰,也拉开了竞争差距:消费者喜欢方便,本地品牌喜欢被支持。 BilaBila Mart 坐对了位。 从 Day 1 起就向 IPO 对齐 最不寻常的,是它的扩张并不是意外——而是经过精密的战略布局。 李慧晶曾直言不讳:“我们做的每一步,都是为了上市而做的。” 别人盈利后才补系统;BilaBila Mart 则是在创业初期资金有限时,就大胆投入建立标准化 POS、财务、仓储与商品陈列系统,确保每一家店长得一样、运作一样、盈利模式可以复制。 这也是他们为何能在短短五年内做到 83 家分店,而没有跌入快速扩张的混乱泥沼。 最大的挑战:不是钱,而是“人” 当规模加速,创业者最深刻的现实也跟着到来:早期员工能跟上公司进化吗? 李慧晶坦言,资金、竞争并不可怕,真正难以跨越的,是打造一支能够支撑 […]...

Read the fullstory

It's better on the More. News app

✅ It’s fast

✅ It’s easy to use

✅ It’s free

Start using More.
More. from 老板好 ⬇️
news-stack-on-news-image

Why read with More?

app_description